桂賢娣:用“情感”激活童心 |
她特別反對孩子情感冷漠,她希望把孩子培養(yǎng)成不僅成績優(yōu)異、而且有感情的人。她創(chuàng)立的“情感育人”教學法,贏得了許多教師和家長的贊譽 武漢素有“火爐”之稱,7月的武漢更是流火四竄,熱浪逼人。 上午11點,一位年過四旬的女教師風塵仆仆地出現(xiàn)在記者面前,她手中拿著一把太陽傘,肩挎一個背包,一身暗紅色的連衣裙?jié)裢噶恕?BR> 她就是從山村里飛出的“金鳳凰”、創(chuàng)立了“情感育人”教學法、被譽為全國小學教壇常青樹的湖北名師——桂賢娣。 “讀懂孩子,才會懂得教書的真諦” “老師對學生的關(guān)愛,不在轟轟烈烈,而在細微之處,這能使學生感受到無微不至的師愛!” 幾年前,一件發(fā)生在教師與學生間的事,至今仍讓桂賢娣記憶猶新。 那天是教師節(jié),鄰班的學生小苗跑到辦公室,送給她的班主任老師一張賀卡。當小苗一出門,老師隨手將賀卡扔在垃圾簍里,而這一幕正好被在辦公室里的另一名學生看見了。“你高興個啥呀,老師把你送的賀卡扔進垃圾簍里了。”聽到這話,小苗的雙眼剎那間溢滿了淚水,頭一下子垂了下去。 當天中午,小苗雙手攏在身后,背緊貼著墻壁,一步一步地向辦公室挪來。等老師一走出辦公室,小苗飛快地沖進辦公室,直接跑到老師桌下的垃圾簍前,將賀卡緊緊拿在手里。 “小苗,這張賀卡送給桂老師好不好?”看到這一幕的桂賢娣,心里難過極了!見小苗站在那里不吭聲,桂賢娣把小苗拉到自己跟前,抱在自己膝上說:“桂老師想要這張賀卡,送給桂老師行嗎?”小苗撲在桂賢娣懷里,哭得很傷心:“我昨晚做到很晚才做好這張賀卡……” “教師不僅是教書,更重要的是育人。”此事讓桂賢娣明白了這個道理:只有讀懂了孩子,才能懂得教書的真諦!她時刻提醒自己,要從細微處做起,把愛撒向每個孩子的心靈。 有一次,班上的男生葉輝腿骨折了,不能走路。每天上廁所時,桂賢娣就背著他到男生廁所門口,再讓其他男生扶他進去;放學了,她又背著葉輝到自己家里吃飯,然后輔導他做作業(yè)。漸漸進入冬季,桂賢娣拆掉自己的舊毛衣,為葉輝編織了一條長圍巾。當葉輝的爸爸騎自行車接他時,桂賢娣就把圍巾綁在葉輝的腿上……100多天過去,葉輝的腿康復了,桂賢娣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。 特色鮮明的“因生給愛十法” 在教學上,桂賢娣大膽探索,不斷創(chuàng)新,形成了獨特的“情感教學”特色。 熟悉桂賢娣的人都知道,她語言極富磁性,朗讀課文聲情并茂,或激昂,或凄涼,或高亢,或低沉,這給孩子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。家長們紛紛夸贊:“淘氣包在桂老師班上都變得不淘氣了。” 桂賢娣的“聲情并茂、感染力強”不是天生的。恰恰相反,桂賢娣的普通話起初并不標準,嗓子也不好。桂賢娣沒有甘于現(xiàn)狀,她虛心地拜普通話很棒的女兒為師。“老師,請聽一下我哪些字發(fā)音錯了。”桂賢娣在家朗讀課文,一直都喊女兒“老師”。 同事們說,上課鈴聲響后,桂賢娣一走進教室就能進入角色,即使剛才在教室外和別人聊天聊得很熱烈。“融入角色的關(guān)鍵是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一員,每句話發(fā)自內(nèi)心、發(fā)自肺腑,以真摯的情感來影響孩子。” 桂賢娣說,她特別反對孩子情感冷漠,她希望把孩子培養(yǎng)成不僅成績優(yōu)異、而且有感情的人,“因此每接手一個班,我都在孩子面前承諾不說假話、偽話。” 桂賢娣的字典里沒有差生,她說:“無論學生的好與壞,無論他們的優(yōu)與劣,無論他們的調(diào)皮與乖巧,無論他們無知與懂事……教師都應(yīng)包容、接受。” 作為一名班主任,她用滿腔的熱情和真摯的愛心孜孜不倦地為孩子們的人生奠基,她創(chuàng)造出以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為主的人文主義“情感育人”班主任工作特色,總結(jié)出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“因生給愛十法”,即體弱生愛在關(guān)心、病殘生愛在得體、過失生愛在信任、屢錯生愛在耐心、向師生愛在珍惜、背師生愛在主動、個性生愛在尊重、普通生愛在鼓勵、進步生愛在鞭策、后進生愛在賞識。 殘疾生愛在得體。有一年,班上女學生小呂不幸患了癌癥,滿頭的黑發(fā)全脫落了。“我很想回教室上課,但又怕同學笑我……”小呂常常淚流滿面,她父母也偷偷地在一旁抹眼淚。桂賢娣知道后,專程到漢正街買了64頂小紅帽,分發(fā)給班上的63個孩子,并囑托要戴帽子來上課。當夜,桂賢娣來到小呂家中,把剩下的一頂送給了她:“來校上課吧,大家都等著你呢!” 第二天,惴惴不安的小呂在桂賢娣的鼓勵下走進教室,她驚呆了:在這個本不該戴帽子的季節(jié),全班同學都戴著一模一樣的小紅帽。在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中,小呂燦爛地笑了,激動得淚流滿面。在窗外看到這一幕的小呂父母,給桂賢娣深深鞠了一躬。自那天起,每天都有幾個學生戴著小紅帽上學,直到小呂長出滿頭的秀發(fā)。 過失生愛在信任。那年春節(jié)剛過,學生劉浩拿出一張新版的20元人民幣炫耀。誰知在做完廣播操后,錢不翼而飛了!劉浩急哭了!桂賢娣在全班學生面前慈愛地說:“有哪位同學拾到了劉浩的20元錢,請還給他,桂老師和劉浩將不勝感激。”大家你看我,我看你,半晌沒有反應(yīng)。見此,桂賢娣沒有堅持下去。 中午,桂賢娣去商店里買了64個紅包,發(fā)給了學生們,并和藹地說:“桂老師相信同學們,請大家今天回家后,把該裝進去的東西裝進去,明天早晨直接把紅包交到講臺上來。”第二天,64個紅包如數(shù)收回,而那張新版的20元就在里面! “直到今天,我都不知道這個孩子是哪一個,但這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給了孩子一次改錯的機會,孩子一定會銘記終身。”桂賢娣就是這樣尊重和信任她的學生們。對待學生們的過失,她絕不輕易采取任何懲罰手段,并為其保密,“寬容孩子,信任他能改正,那么他就一定能改正。” 特色鮮明的“因生給愛十法”,贏得了許多教師和家長的贊譽,許多專家也給予了充分肯定。“因生給愛十法”因此也在湖北許多學校推廣。 家訪路上,疲憊但快樂著 “家訪能拉近老師與家長間的距離,只有家訪,學生和家長才會把老師當作朋友,才會說真話。”嘗到家訪甜頭的桂賢娣樂此不疲,從教24年來從沒有間斷過。在實踐中,桂賢娣形成了“生進師訪”的特色,即“學生進步了,我就家訪,再進步,我再家訪!” 激勵性家訪成為一種鞭策,也成了學生的一種榮耀。后進生張欣自從桂賢娣家訪后,進步更大了,桂賢娣再次家訪,她學習的勁頭更足了。張欣擔心桂老師家訪不方便,特意送給了桂老師一個手電筒。她自信地說:“我要讓桂老師多到我家來。” 從教24年來,桂賢娣送走了一批批學生,家訪了無數(shù)的孩子,她把全部的愛給了學生,卻沒有多少時間陪自己的孩子,“作為母親,我真的是愧疚”。 退休多年的教師萬俞云向記者講了這樣一件往事。一個嚴冬的下午,桂賢娣與同事一起去家訪,回來時天已經(jīng)很晚了,這時突然想起自己的女兒還在幼兒園。她便急忙趕往幼兒園,孩子就在馬路邊癡癡地等著媽媽。桂賢娣不顧路上穿梭的車輛,橫穿過馬路,上前一把摟住女兒,卻什么也說不出來……女兒在桂賢娣的懷里嚎嚎大哭:“媽媽,我數(shù)了17輛70路車,你還沒有來,我就來車站等你了。”桂賢娣抱著渾身冰冷的女兒,愧疚萬分:“媽媽對不起你,你太小,不能亂跑啊。” 2001年,桂賢娣突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!同事們震撼了!不少教師這才回憶起,很多次看到桂賢娣手捂著胸口聽其他教師的示范課,向他們傳授講課技巧。今年“五一”長假,桂賢娣家訪期間又一次暈倒了,住進了醫(yī)院。每天,都有家長和孩子來醫(yī)院看她,有一個學生還打電話說,她背著媽媽為桂老師燒香了…… 不少領(lǐng)導和同事曾多次勸她: “桂老師要注意身體啊,少加班,不要去家訪了。”其實,她也想好好休息一下,但是她舍不得她的孩子們! ![]() |